为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5月15日,我院于1教A101室开展“学习马克思 奋进新时代”第三期党课之“坚定信仰,为马克思主义注入青春活力”专题讨论活动。我院综合党支部书记高禹、全体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与此次交流研讨,活动由2015级代佳琳同学担任主持。
活动伊始,代佳琳即从马克思简介讲起,分别从“家庭与时代背景”、“求学经历”、“世界观的转变”和“家庭与战友”四个方面作出细致讲解。
家庭时代背景: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西部边境莱茵省的特里尔市,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著名律师,母亲罕丽达是一位信奉犹太教的荷兰女子。19世纪初正处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开始出现。工业革命席卷德国,推动了该国地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赤贫化。
求学经历:
马克思没有上过小学,他的童年是在家里度过的。1830年,12岁的马克思进入当地最好的中学特里尔中学,刻苦学习,成绩优良。1835年,马克思撰写了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1841年4月16日,马克思未经答辩即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证书,当时年仅23岁。
世界观的转变:
1844年初, 马克思创办《德法年鉴》,发表 了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明了他新世界观的基本点。论文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人类必须从私有制和金钱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要对剥削制度进行武器的批判。从此,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
家庭与战友:
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威斯特华伦结婚,组成革命家庭。燕妮虽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安贫若素。她参加革命活动,与马克思讨论文章,抄写稿子,联络同志,担负家务。马克思与燕妮养育了三个女儿,全家三代人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恩格斯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最后,代佳琳同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肯定作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供稿: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撰稿:高禹 审稿:宋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