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71001)
专业概要
生物科学专业是我校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创办于2012年,目前开设有教师教育和生物技术两个方向。近年来,生物科学专业在专业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2015年被遴选为校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全面推行“校—地—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将在城镇及乡村中学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及其他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工作。
一、培养目标
按照学校“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具有熟练的生物学实验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的中学生物学教师以及能在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获得从事中等学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具体的专业素养:
(一) 知识要求
掌握以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为核心的生物科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学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现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公共英语四级水平或其他外语同等水平。
(二) 能力要求
熟悉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沿,具有创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教育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基本理论进行中学生物学教学及其教育研究;达到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利用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审美素养。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等。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
六、毕业条件与授予学位
毕业条件:修完并通过本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中所开设修读课程,达到各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168,方能毕业。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学分
比例
|
讲授
|
实践
|
通识教育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
|
40
|
784
|
606
|
178
|
23.8 %
|
公共选修课
|
选修
|
8
|
128
|
128
|
-
|
4.8 %
|
专业教育
|
学科基础课
|
必修
|
8
|
128
|
128
|
-
|
4.8 %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29
|
464
|
464
|
-
|
17.3 %
|
专业方向课
|
限选
|
12
|
192
|
192
|
-
|
7.1 %
|
专业拓展课
|
任选
|
8
|
128
|
128
|
-
|
4.8 %
|
教师教育
|
必修
|
16
|
272
|
232
|
40
|
9.5 %
|
选修
|
4
|
128
|
128
|
-
|
2.4 %
|
实践创新
|
实验(实训)课
|
必修
|
13
|
416
|
-
|
416
|
7.7 %
|
选修
|
-
|
-
|
-
|
-
|
-
|
综合教育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26
|
-
|
-
|
-
|
15.5 %
|
选修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必修
|
5
|
80
|
80
|
-
|
3.0 %
|
选修
|
3
|
-
|
-
|
-
|
1.8 %
|
合 计
|
168
|
2592
|
1958
|
634
|
100%
|
总学分168,总学时 2592 ,其中课堂讲授 1958 ,实践学时 634 ;实验(实训)13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 26学分,实践教学总学分53.8学分,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2.0%。
必修课 137 学分,占总学分 81.5 %;选修课 31 学分,占总学分 18.5 %。
|
(表头文字为:宋体,小5号,加粗。 表内文字为:宋体,小5号)
八、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计划表
(一)教师教育专业选用
课程类别
|
课
程
性
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
学
分
|
总
学
时
|
周学时
|
学时
分配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讲
授
|
实
践
|
通识教育
|
公
共
通修
课必
修
|
210010115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4
|
3
|
40
|
14
|
1
|
考试
|
21001021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36
|
2
|
28
|
8
|
2
|
考试
|
21001031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3
|
36
|
18
|
3
|
考试
|
21001041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
|
108
|
4
|
72
|
36
|
4
|
考试
|
220010115
|
大学英语Ⅰ
|
3.5
|
56
|
3
|
48
|
8
|
1
|
考试
|
220010215
|
大学英语Ⅱ
|
3.5
|
64
|
4
|
48
|
16
|
2
|
考试
|
220010315
|
大学英语Ⅲ
|
3.5
|
64
|
4
|
48
|
16
|
3
|
考试
|
220010415
|
大学英语Ⅳ
|
3.5
|
64
|
4
|
48
|
16
|
4
|
考试
|
230010115
|
大学体育Ⅰ
|
1
|
28
|
2
|
28
|
|
1
|
考试
|
230010215
|
大学体育Ⅱ
|
1
|
32
|
2
|
32
|
|
2
|
考试
|
230010315
|
大学体育Ⅲ
|
1
|
32
|
2
|
32
|
|
3
|
考试
|
230010415
|
大学体育Ⅳ
|
1
|
32
|
2
|
32
|
|
4
|
考试
|
240010115
|
计算机基础A
|
2
|
28
|
2
|
14
|
14
|
1
|
考试
|
240010215
|
计算机基础B
|
3
|
64
|
4
|
32
|
32
|
2
|
考查
|
210010515
|
形势与政策
|
2
|
32
|
|
|
|
1-6
|
考查
|
250010115
|
军事理论
|
1
|
36
|
2
|
36
|
|
1
|
考查
|
小计
|
40
|
784
|
|
606
|
178
|
|
|
选修
|
每位学生至少选修2类非本专业8学分的课程。理工科类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文科类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非艺术类学生须选修2学分公共艺术课程。
|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
|
学
科
基
础
课
必
修
|
070110115
|
高等数学D1
|
3
|
48
|
3
|
48
|
|
1
|
考试
|
070110215
|
基础化学A
|
3
|
48
|
3
|
48
|
|
1
|
考试
|
070110315
|
大学物理D
|
2
|
32
|
2
|
32
|
|
2
|
考试
|
小计
|
8
|
128
|
|
128
|
|
|
|
专
业
基础
课
必修
|
073210115
|
植物生物学
|
4
|
64
|
2
|
32+32
|
|
1-2
|
考试
|
073210215
|
动物生物学
|
4
|
64
|
2
|
32+32
|
|
1-2
|
考试
|
073210315
|
生物化学
|
3
|
48
|
3
|
48
|
|
3
|
考试
|
073210415
|
遗传学
|
3
|
48
|
3
|
48
|
|
3
|
考试
|
073210515
|
微生物学
|
3
|
48
|
3
|
48
|
|
4
|
考试
|
073210615
|
人体解剖生理学
|
3
|
48
|
3
|
48
|
|
4
|
考试
|
073210715
|
植物生理学
|
2
|
32
|
2
|
32
|
|
5
|
考试
|
073210815
|
细胞生物学
|
3
|
48
|
3
|
48
|
|
5
|
考试
|
073210915
|
基础生态学
|
2
|
32
|
2
|
32
|
|
5
|
考试
|
073211015
|
分子生物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试
|
小计
|
29
|
464
|
|
464
|
|
|
|
专业方向一(教师教育)限选
|
073310115
|
生物科学进展
|
1
|
16
|
3
|
16
|
|
4
|
考查
|
073310215
|
生物技术概论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310315
|
进化生物学
|
2
|
32
|
2
|
32
|
|
5
|
考试
|
073310415
|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310515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310615
|
生物学新课标与教材分析
|
1
|
16
|
2
|
16
|
|
6
|
考查
|
073310715
|
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
|
2
|
32
|
2
|
32
|
|
6
|
考试
|
小计
|
12
|
192
|
|
192
|
|
|
|
专业方向二(生物工程)限选
|
073310815
|
现代分离技术
|
2
|
32
|
2
|
32
|
|
4
|
考试
|
073310915
|
基因工程概论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311015
|
生物制品分析与检测
|
2
|
32
|
2
|
32
|
|
5
|
考试
|
073311115
|
酶工程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311215
|
细胞工程概论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311315
|
发酵工程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小计
|
12
|
192
|
|
192
|
|
|
|
专
业
拓展
课
任选
|
073410115
|
资源植物学
|
1
|
16
|
2
|
16
|
|
4
|
考查
|
073410215
|
资源动物学
|
1
|
16
|
2
|
16
|
|
4
|
考查
|
073410315
|
生物多样性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410415
|
专业英语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0515
|
食用菌栽培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410615
|
保护生物学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410715
|
环境生物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0815
|
生理生态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0915
|
植物组织培养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411015
|
生物统计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1115
|
遗传与人类健康
|
2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073411215
|
免疫学导论
|
2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073411315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1415
|
食品营养学
|
2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073411515
|
科技论文写作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1615
|
动物行为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1715
|
生物显微摄影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1815
|
发育生物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1915
|
组织胚胎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073412015
|
行为生态学
|
2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小计
|
8
|
128
|
|
128
|
|
|
|
教师教育必修
|
260010115
|
●教育学
|
3
|
48
|
3
|
48
|
|
3
|
考试
|
260010215
|
●教育心理学
|
3
|
48
|
3
|
48
|
|
4
|
考试
|
260010315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2
|
32
|
2
|
32
|
|
4
|
考试
|
260010415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2
|
32
|
2
|
32
|
|
5
|
考试
|
260010515
|
规范字书写
|
0.5
|
16
|
1
|
8
|
8
|
5
|
考试
|
260010615
|
教师语言
|
1.5
|
32
|
2
|
16
|
16
|
5
|
考试
|
260010715
|
现代教育技术
|
2
|
32
|
2
|
16
|
16
|
6
|
考试
|
260010815
|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2
|
32
|
|
6
|
考试
|
小计
|
16
|
272
|
|
232
|
40
|
|
|
教师教育选修
|
261510115
|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2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261510215
|
中外教育比较
|
2
|
32
|
2
|
32
|
|
8
|
考查
|
261510315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2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261510415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2
|
32
|
|
8
|
考查
|
261510515
|
教育评价
|
2
|
32
|
2
|
32
|
|
8
|
考查
|
261510615
|
演讲与辩论
|
2
|
32
|
2
|
32
|
|
8
|
考查
|
261510715
|
教学设计与教学训练
|
2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261510815
|
班级管理
|
2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261510915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2
|
32
|
2
|
32
|
|
8
|
考查
|
261511015
|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2
|
32
|
2
|
32
|
|
8
|
考查
|
小计
|
4
|
128
|
|
128
|
|
|
|
总计
|
121
|
2096
|
|
1878
|
218
|
|
|
|
|
|
|
|
|
|
|
|
|
|
|
九、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1.独立实验实训教学安排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070610115
|
大学物理实验
|
0.5
|
16
|
2
|
考查
|
|
070610215
|
基础化学A实验
|
0.5
|
16
|
2
|
考查
|
|
073610115
|
植物生物学实验
|
1
|
32
|
1-2
|
考查
|
|
073610215
|
动物生物学实验
|
1
|
32
|
1-2
|
考查
|
|
073610315
|
生物化学实验
|
1
|
32
|
3
|
考查
|
|
073610415
|
遗传学实验
|
0.5
|
16
|
3
|
考查
|
|
073610515
|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
0.5
|
16
|
3
|
考查
|
|
073610615
|
微生物学实验
|
0.5
|
16
|
4
|
考查
|
|
073610715
|
植物生理学实验
|
0.5
|
16
|
4
|
考查
|
|
073610815
|
细胞生物学实验
|
0.5
|
16
|
4
|
考查
|
|
073610915
|
植物学实习
|
1
|
32
|
2
|
考查
|
|
073611015
|
动物学实习
|
1
|
32
|
2
|
考查
|
|
073611115
|
生态学实训
|
1
|
32
|
5
|
考查
|
|
073611215
|
植物组培技术实训
|
1
|
32
|
5
|
考查
|
|
073611315
|
生物学综合实验技能实训
|
0.5
|
16
|
6
|
考查
|
|
073611415
|
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实训
|
1
|
32
|
6
|
考查
|
|
073611515
|
应用生物技术实训
|
1
|
32
|
6
|
考查
|
|
合计
|
13
|
416
|
|
|
|
2.综合教育与集中实践教学安排
课程代码
|
名称
|
学分
|
周
|
开设学期
|
备注
|
210010515
|
入学教育
|
1
|
1周
|
1
|
|
250010715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2周
|
1
|
|
210010615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
2
|
4周
|
1-4
|
假期或周末
|
260010915
|
教育见习
|
5
|
10周
|
2-6
|
安排在第2-6学期,每学期2周,共10周,计5学分
|
260011015
|
试教与微格教学
|
2
|
4周
|
6
|
|
260011115
|
教育实习
|
9
|
18周
|
7
|
|
260011215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10-14周
|
8
|
|
210010715
|
毕业教育
|
1
|
1周
|
8
|
|
合 计
|
26
|
|
|
|
3.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教学安排
课程代码
|
名称
|
学分
|
学时/周数
|
开设学期
|
修读类型
|
备注
|
270010115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1
|
16
|
3
|
必修
|
|
270010215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
|
16
|
3
|
限选
|
|
270010315
|
学业规划与学习方法指导
|
1
|
16
|
1
|
限选
|
|
270010415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1
|
16
|
2
|
限选
|
|
270010515
|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
1
|
16
|
6
|
限选
|
|
270010615
|
综合素质教育讲座
|
0.5
|
|
|
任选
|
|
270010715
|
学术报告
|
0.5
|
|
|
任选
|
|
270010815
|
社团科技活动
|
0.5
|
|
|
任选
|
|
270010915
|
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
0.5
|
|
|
任选
|
|
270011015
|
大学生科技立项
|
0.5
|
|
|
任选
|
|
270011115
|
学科竞赛
|
0.5
|
|
|
任选
|
|
270011215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0.5
|
|
|
任选
|
|
270011315
|
文艺比赛
|
0.5
|
|
|
任选
|
|
270011415
|
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
|
0.5
|
|
|
任选
|
|
270011515
|
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
|
0.5
|
|
|
任选
|
|
合计
|
8
|
|
|
|
|
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本科生在校4年,教育见习安排在第2学期到第6学期,每学期1次,每次2周,共计10周,教育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7学期,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
学年
|
学期
|
上课
|
复习考试
|
综合教育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假期
|
合
计
|
专项训练
|
实习
|
毕业论文(设计)
|
入学教育
|
军事训练
|
公益劳
动
|
社会实践
|
学年论文
|
|
|
|
教育见习
|
教育实习
|
|
|
|
一
|
1
|
14
|
2
|
1
|
2
|
|
|
|
|
|
|
|
|
|
12
|
52
|
2
|
16
|
2
|
|
|
1
|
|
|
|
|
|
2
|
|
|
二
|
3
|
16
|
2
|
|
|
|
|
|
|
|
|
2
|
|
|
12
|
52
|
4
|
16
|
2
|
|
|
|
|
|
|
|
|
2
|
|
|
三
|
5
|
16
|
2
|
|
|
|
1
|
|
|
|
|
2
|
|
|
12
|
52
|
6
|
16
|
2
|
|
|
|
|
|
|
|
|
2
|
|
|
四
|
7
|
|
2
|
|
|
|
|
|
|
|
|
|
18
|
|
12
|
52
|
8
|
6
|
|
|
|
|
|
|
|
|
|
|
|
10~14
|
合计
|
100
|
|
|
|
|
48
|
208
|
注:每学期教学活动总周数为20周,每学期实践课程不少于1周。
十一、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简介
(一)专业核心课程
1. 课程名称 植物生物学(Botany)
课程编码 0732101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使学生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定植物,并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的特点;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演化、分类系统、代表植物及经济用途。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2. 课程名称 动物生物学(Zoology)
课程编码 0732102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开展动物保护的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课程简介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学习动物群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动物界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知识。配合动物学实验,使学生对动物生物学各方面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3.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编码 0732103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理论与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性质及这些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的规律,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的学科相关内容。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其内容包括生物体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物质结构、代谢与生物功能以及复杂生命现象的关系,辅以相应的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物质的基本结构、生物功能、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生化分析的基本技能。
4. 课程名称 遗传学(Genetics)
课程编码 0732104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遗传学主要的三大遗传学规律: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等主要内容。
课程简介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包括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细菌的遗传分析、病毒的遗传分析、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遗传重组、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遗传与发育、群体遗传与进化、核外遗传等。
5.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课程编码 0732105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等。
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代谢和生长,病毒,遗传变异,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工程,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物种多样性,感染与免疫等。
6. 课程名称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课程编码 0733108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在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物质、能量、信息等生命活动为主的基础学科。
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的生命现象。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动态。注重现代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的结合,微观生物学知识与宏观生物学知识的结合,以期对生命科学知识及学科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经历,以及他们获得这些进展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7. 课程名称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 0733110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控;掌握基因的结构及特点,基因组、基因的表达;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内容。
课程简介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核酸的性质和结构;遗传物质复制、表达及调控;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包括工具酶、载体、基因分离、DNA体外重组和外源基因导入等。要求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对该学科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8. 课程名称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Biological courses and teaching theory)
课程编码 2600108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有关理论,包括对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科学教育理论的应用。使学生具备开展生物学教学的能力,即能依据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运用所学生物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及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等学习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能、方法与手段模拟课堂教学过程,编制试卷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评价生物学教学活动。
课程简介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生物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生物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微格教学。生物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包括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设计,教学的评价测量。微格教学是利用现代摄像设备监控和评价学生的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
9.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生理学(Anatomy and Physiology)
课程编码 0732106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人体功能及其原理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主要讲授正常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其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基本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人和高等动物各种机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了解各种生理机能发生的原理、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理活动的影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人体功能及其原理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主要讲授正常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
10.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课程编码 0733107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通过该课程实验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方法和技术,学会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手段认识和分析生命现象和规律,创造性地调控植物生理功能,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和从事农业生产及服务社会实践的能力,为后续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包括:植物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及植物生理学的分子基础。植物代谢生理包括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植物生长发育生理包括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和衰老生理。
11. 课程名称 生态学(Ecology)
课程编码 073310915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生态学的新发展和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的应用。毕业后能胜任中学生物学中有关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教学工作,能开展生态学方面初步的研究工作。
课程简介 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为层次顺序,并突出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应用生态学部分。其内容包括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生物与环境关系,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群生活史,种内与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动态,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特点,景观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专业特色课程
1. 课程名称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Developing and Exploiting Plant Resources)
课程编码 073310415
课程性质 专业限选课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植物资源调查、植物引种栽培、贮藏加工及开发利用等知识和技能,具备面向生产、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林下中草药、食用菌、木本蔬菜及经济植物栽培与加工利用等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何更好地利用宝贵的植物资源,是当前植物学家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本课程汇集了植物资源理论研究、特产资源高效利用、特种植物胶开发与应用、植物色素应用研究、植物源功能性食品及功能性化妆品开发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加工利用新技术、特种野果开发研究、野生蔬菜加工技术研究、植物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植物开发利用中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丰富。
2. 课程名称 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High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ique)
课程编码 073310715
课程性质 专业限选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情况、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中学生物学实验室建设,掌握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学工作态度和实验技能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简介 系统地阐述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理论,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分类介绍了演示性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同时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内容主要包括概述、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演示性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技术、探究性实验技术、生物学实验技术评价和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
方案制定执笔人:陈宝玉
编写成员:李璟琦、王立志、陈宝玉
方案制定负责人:李璟琦